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综合服务商

首页 行业资讯

施工图审查必须重视的3个核心步骤

2025-05-08 09:15:56 

最近在工程行业交流会上,经常遇到施工方朋友提问:"图纸明明通过了设计院审核,为什么在施工阶段还是频繁出现问题"?其实,很多工程隐患的根源,就出在施工图审查这个关键环节。笔者作为深耕审图领域多年的技术负责人,今天浅谈一下施工图审查必须重视的3个核心步骤,希望能帮助到需要了解施工图审查方面知识的朋友。

1、形式审查:别让基础错误拖后腿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施工图审查领域尤其如此。专业机构的工程师会像"查户口"一样核对全套图纸: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图纸是否完整?图签栏信息有没有漏填?坐标系统是否统一?这些看似基础的内容,往往藏着大隐患。比如某医院项目在审查时发现,不同专业的图纸使用了两套坐标系,幸亏在施工前及时调整,避免了后期设备管线错位的重大事故!

这里要特别提醒:现在很多项目采用电子审图系统,像我们审图的智能预审模块,可以自动识别图纸版本不一致、图层缺失等问题,相比传统人工核对效率提升60%以上!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确保图纸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都是后续技术审查的重要基础。

2、技术审查:专业视角下的"火眼金睛"

通过形式审查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技术审查阶段就像给施工图做"全身CT扫描",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专业判断:

结构安全是底线

去年台风季某高层住宅的阳台坍塌事故,经调查发现是悬挑梁配筋量不足所致!专业审查机构在计算书复核时,会重点检查荷载取值是否正确、抗震构造是否达标。比如某产业园项目,审查工程师发现设计采用的楼面活荷载比规范要求低15%,及时要求调整避免了安全隐患。

消防规范是红线

某商住综合体项目原设计中将避难层与设备层合并设置,审查时发现疏散通道宽度不足,紧急疏散时可能造成拥堵。这类涉及生命安全的规范条款,正是技术审查的重点关注对象。根据应急管理部最新数据,2023年通过专业审查发现并整改的消防设计问题同比增加23%,可见专业把关的重要性!

细节决定成败

最近处理的一个案例特别有代表性:某住宅项目的卫生间降板区防水构造未按图集要求设置反坎,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后期却可能导致整层漏水。经验丰富的审查团队,往往能通过门窗洞口过梁设置、管线预留洞加强措施等细节,预判出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3、整改闭环:把问题消灭在蓝图阶段

很多建设单位有个误区,认为审查就是"找茬",其实发现问题只是开始,真正的价值在于推动问题解决!去年参与的一个市政管廊项目就是典型案例:审查提出的20条修改意见中,有3条涉及结构安全的重大问题,通过设计单位配合修改后,项目最终节省返工成本约几十万元。

专业审图机构通常会采用"三步走"策略:

分级标注问题(重大/一般/建议);

召开多方协调会明确修改方向;

复核确认形成闭环。

比如在某个医院净化工程中,我们针对暖通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问题,组织设计院、院方感染控制科开了三次专题会,最终优化了气流组织方案!这种主动沟通的工作方式,既能保证审查意见落地,又能帮助设计单位提升图纸质量。

选择专业团队的三大优势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严格把关,才能真正实现"图物一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选择与专业审图机构合作,主要是看中3个核心价值:

风险预警更超前: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施工阶段返工;

规范掌握更全面:及时跟进500+现行规范标准的更新;

沟通协调更高效:建立设计、施工、审查三方协同机制。

像我们团队最近服务的某超高层项目,通过BIM模型与施工图比对审查,提前发现机电管线碰撞问题100多处,为项目节省了约2个月的工期。这种技术实力,正是专业机构区别于普通审查单位的关键。

施工图审查不是简单的"挑错",而是通过规范化的流程管控,为工程质量筑起第一道防线。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设计单位,都应该重视这3个关键步骤的落地执行。毕竟,把问题解决在图纸阶段,永远比在施工现场"亡羊补牢"更经济、更安全。

上一篇:节能减碳目标下的工业建筑设计分析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