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建筑设计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综合服务商

首页 行业资讯

城市工业园区功能系统规划

2025-09-22 09:41:17 

城市工业园区规划应以城市产业结构与未来发展为导向,在详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用地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及设施支撑等方面进行规划分析,结合工业园区发展产业专题研究,在总体规划后细化用地功能及交通组织,并基于发展建设特点对相应的刚性控制指标及弹性导控指引予以制定,从而完善各类设施建设指引,满足高标准规划建设要求。下面建科建筑设计浅谈一下城市工业园区功能系统规划:

城市工业园区功能系统规划

1、交通系统规划

1)为构建高效交通系统,本案通过交通物流一体化设计确保工业园区良好运作,五级道路网络体系保障园区整体运行,并与城市快速公交干线相结合,建设园区内部公交系统,以确保满足员工就业与出行。一方面,在规划中通过加强与完善城市开发开放试验区集输运系统,即结合铁路、航空及货运站建设,以高速交通为主,干线公路交通为辅的集输运交通组织网络,空港集输运系统服务于规划区物流区,可实现中型、轻型货物中长度及长途快捷运输;铁路集输运系统服务于规划区产业区,以地区铁路通道为依托,实现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且未来贯通于全国,乃至中亚南亚铁路网,同时实现空、铁、公多式联运;公路则可实现规划区与各县城之间的快速联系。集输运系统构建必须考虑交通容量、交通系统节点及道路通行能力,故可通过拓宽道路、建设辅道、道路瓶颈点改造等增加行车道数量,并加强交通管理规范,提高交通通行效率。

2)规划区道路网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规模扩大后的交通量增长,并与集输运道路相良好衔接,与各主要功能区有机连接,从而构筑高效运作、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布局完善的道路网体系。针对于此,本案规划采用环路与网格相结合的形式,保证各功能片区外部形成环状通道,内部利用网格状道路进行分隔。道路网格以城市干线主干路网为主体,承担规划区内部及规划区与城区间中长距离城市交通。规划工业园区内部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原则进行相对独立的非机动车及步行系统设置;主要公共交通区域设置对外交通场站和公共交通场站;同时,各功能流线不分叉,基于园区合理划分的货运界面与人行界面,实行客货分流,以提高货运效率,提升交通运输整体质量。

2、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设置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规划区生产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本项目规划区主要以物流、产业、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导,各产业及物流功能区内设置了邮政设施、供应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管理服务设施等;综合产业园服务区设置了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大楼,以满足园区产业及服务半径需求。

3、市政工程规划

本案市政工程规划从整体性与系统性出发,根据规划区人口规模,参照国家与当地城市标准进行规划设置。规划区给水系统规划供水管网采取环状形式,确保提高供水安全性,消防采用低压消防系统,消防水管道与生活用水管网合并。排水系统充分考虑内管网系统与周边区域管网系统的综合协调,并按照远期发展对管网容量留有余地。为响应国家能源节约的号召将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充分利用生态空间,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从而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并在规划区南侧污水处理厂内新建再生水厂,以实现当地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此外,规划区的电力、通信、燃气等工程规划均根据规划区产业功能特点、人口规模、政策规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设置。

4、生态绿化系统规划

绿化生态系统是工业园区规划不可或缺的点缀,规划区绿地规划应保证相对均衡、适度集中,一方面满足片区防灾避难与景观环境改善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因地制宜,与片区现状植被、水资源相结合,提高生态恢复质量,集中打造高质量绿地开放空间。由于本项目是以物流、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区,故在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时应充分考虑空间联系,打造以绿核为中心,以沿渠、沿路绿化为廊道,以生态缓冲带为基底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将其分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四部分。公共绿地处于规划区中部片区,旨在打造高质量景观湿地公园;防护林主要沿城市干道单侧布设;企业用地内部附属绿化由企业自己建设管理,以此作为规划绿地系统与景观环境塑造的补充。

上一篇:工业园区厂容厂貌优化策略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