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贯穿于项目设计、生产、施工及运维全生命周期,具体可归纳为四大核心维度:
1)绿色环保
传统现浇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余料、模板废料)、扬尘及噪音污染,且现场湿作业(如混凝土浇筑、砂浆搅拌)会消耗大量水资源。而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集中预制构件,能实现原材料的精准配比与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产生量可减少80%以上;现场仅需进行构件装配,湿作业量减少90%,水资源消耗降低60%以上,同时避免了现场搅拌产生的扬尘与噪音,大幅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符合“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需求。
2)效率提升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与施工可实现“平行作业”。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工厂即可同步开展墙板、楼板、梁柱等构件的预制生产,无需等待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等工序完成,相比传统现浇建筑,工期可缩短30%-50%。工期的缩短不仅能加快项目交付速度,还能减少开发商的资金占用成本,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率。
3)质量可控
传统现浇建筑的质量高度依赖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易出现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墙面空鼓开裂等问题。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内通过标准化模具、自动化生产线生产,从原材料检验到构件成型,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如混凝土强度检测、构件尺寸偏差检测),构件质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远高于现场现浇。此外,现场装配采用螺栓连接、灌浆连接等标准化工艺,进一步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提升了建筑整体结构安全。
4)成本优化
尽管装配式建筑的前期构件生产成本略高于传统现浇,但从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看,成本优势逐渐凸显:一方面,工期缩短减少了现场人工、机械租赁及管理成本(现场施工人员数量可减少50%以上);另一方面,构件质量提升降低了后期维修养护成本(如墙面渗漏、构件开裂等问题大幅减少)。同时,随着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如构件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构件生产成本正逐步下降,长期来看,其综合成本将低于传统现浇建筑。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1)预制墙板安装的技术要点
预制墙板的安装其实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序,因此需要耗费一定的工期,只有这样工程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在对pc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只有当PC板达到预定的位置时,才能够进行临时支撑,进而保证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当其把进入到施工现场后,就需要立即进行设计,对不同的pc板进行相应的分类工作,还能够按照设计位置对其进行对标,这样吊装工作就能够得到有序开展。在正式的安装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好的技术水平,如此才能够保证PC板与预制墙板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缝隙的产生。
2)灌浆的技术要点
灌浆料是否搅拌均匀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言至关重要。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灌浆料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现取现用才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性能改变的问题。在对其进行搅拌时,先在桶内加入80%左右的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在3~4分钟的搅拌后,将剩余的水持续加入到桶中,并对材料进行搅拌,直至均匀之后还需要静止一段时间,让材料排气,这样才能够将灌浆料应用于施工中,如果想要使罐浆料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使用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经验对其温度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灌浆料的温度在5~40℃左右最佳,所以在高温的天气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遮挡,避免阳光对灌浆料的直射。
3)预制叠合阳台板的技术要点
在进行吊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于吊环的合理利用。通常情况下阳台都是加工好的,所以在对其进行安装时,要在预制板上预留四个吊环,这样才能实现精准的吊装。其次,在吊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速度进行控制,由于阳台板在吊装过程中会左右前后的运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安装,就需要对吊装的速度进行控制。在阳台板离作业面只有500mm的地方需要停一下,确保位置的准确性,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实现安装位置的精确。此外,还需要对标高进行合理的调整,再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是先划定控制线,对标准线进行把握,确定具体位置之后对阳台板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阳台板处于水平居中的位置,最后对标高进行必要调整,确保安装的精确性,最后就是对其进行校正。当全部的吊装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整体的校正,确保从上至下,从左到右都是对齐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主楼的整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