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院

收藏我们收藏我们在线留言在线留言站点地图站点地图欢迎来到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全国咨询热线 : 400-666-8328

热门关键词:建筑设计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城市总体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返回列表 来源:建筑设计 浏览:- 发布日期:2016-10-12 10:33:00

节能设计

实现绿色建筑,是摆在中国建筑设计师面前的新问题,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新方向,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参与。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化的新思潮和新方法。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公害空间,拆除后能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并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

根据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2018年中国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分析: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节能建筑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喜爱,这样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对持续消费的关注,按照节能建筑建设标准,要求设计院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要采取节能措施进行设计。

实现绿色建筑,是摆在中国建筑设计师面前的新问题,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新方向,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参与。

在建筑领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的共识,是形成绿色环境和绿色建筑的重要前提。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百姓,都有责任将这一意识贯彻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进程中。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节省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绿色建筑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建筑设计领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观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回归三原则的设计思想。其中,适用是对建筑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也是最本质的要求,不同的建筑功能适用于不同人的各种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未来人们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建筑的灵活性要求,即经济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该以效益代替。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资源少,所以对效益的追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就是要追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美观应从多个方面考虑,文化和地域的不同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观,真正的美观应该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建筑审美的新要求,应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地域的多样性特征,还应该反映出自然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美学特征。

总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国策而逐渐广为各界所接受,对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使用成为发展的焦点。对于正在经历着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的建筑行业来说,对适用、经济、美观的核心精神应当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到我们的建设中来,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社会中最有代表性,最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建筑类型,更应该将这三原则作为建筑创作的原则之一进行规划和设计。

因此,要做出节约型的建筑,建筑设计应该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出发,设计时就不能单单考虑外形的变化和创新,建筑的内外造型应该与建造的场地相协调,建筑的平剖面的布置,应以建筑的功能为出发点,建筑设计时,还应该纳入模数化的设计方法,节约材料的同时还能节省制作的经费。同时应该考虑的还有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技术经济,从而使得建筑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和土地。

此外,室外空间在任何建筑群体中都是建筑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群体的室外空间布置和建筑群体的规划设计都会影响到建筑物日照水平和建筑物的热量得失。这就需要在节省能源的基础上考虑回归自然。

例如,密集型的建筑布局会限制日照的范围,而空间开阔的布局能接受更多的日光。在干热地区,建筑规划较密,室外空间较小或无室外空间,都可以将热量损失减至最少。在潮湿气候区,建筑物之间不宜相邻太近,布置街道和室外空间时应考虑通风的方式。此外,复杂的建筑群体还可以利用室外空间和烟囱效应以增大空气的流动,加强自然通风。

当然,大型建筑往往是一个地区中最能够影响周围气候环境的因素,因此,大型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和其与周围其他建筑物的关系,规划设计时尽量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周边现有的构筑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地区气候环境的同时为建筑物自身创造出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和物理条件。

下一篇:互联网与建筑产业相融合 合理实现“顶层设计” 上一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公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