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的核心是保障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可扩展性,同时控制能耗与运维成本。
一、核心设计原则
1、优先级排序:可靠性>可扩展性>能效>成本控制,所有设计围绕“持续稳定运行”展开。
2、合规性底线:需符合GB 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TIA-942等行业标准,满足消防、供电、环保要求。
二、关键注意事项
1、选址与场地规划
避开地震带、洪水区、强台风区等自然灾害高发区域,远离化工园区、机场等干扰源。场地需预留扩容空间,机房区域容积率控制合理,且交通便利(便于设备运输与运维)。市政配套齐全,确保双路供电、稳定供水及网络专线接入能力。
2、平面布局设计
功能分区明确:划分为主机房、辅助区(UPS室、电池室、配电室)、管理区、设备搬运通道,避免交叉干扰。机房层高需满足机柜高度(通常4.2-4.5米以上)、空调风道及消防管道安装需求。预留独立的设备吊装口与运输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1.2米,满足机柜(约800kg/台)搬运需求。
3、结构与承重设计
主机房地面承重不低于10kN/㎡(重型机柜区域需达12-15kN/㎡),采用抗静电地板并预留线缆桥架空间。建筑结构需考虑设备振动传导,主机房与办公区之间设置减震隔离措施。屋顶与外墙需具备足够承重,满足冷却塔、光伏板等外部设备安装需求。
4、供电与储能设计
采用双路独立电源+UPS不间断电源+柴油发电机的冗余供电架构,确保断电后无缝切换。电池室需单独设置,具备通风、防爆、温控功能,远离火源与高温区域。电缆路由设计避免与水管、消防管道交叉,采用阻燃电缆并预留扩容线缆通道。
5、冷却与通风设计
优先采用冷通道封闭、热通道回风的气流组织方式,降低PUE值(目标≤1.4)。机房温度控制在18-27℃,湿度40%-60%,配备精密空调+备用空调的冗余冷却系统。冷却系统需支持模块化扩容,预留冷却水塔、冷却水泵的安装与扩容空间。
6、消防与安全设计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如七氟丙烷),避免水喷淋对设备造成损坏,主机房与辅助区单独设置灭火分区。安装烟感、温感探测器及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统,疏散通道畅通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建筑外墙采用防火材料,门窗具备防火隔热性能,防止火势蔓延。
7、能效与节能设计
采用低能耗建筑材料,外墙与屋顶做保温隔热处理,减少冷热损耗。结合自然冷源(如间接蒸发冷却)、余热回收系统,优化空调运行效率。机房照明采用LED节能灯具+人体感应控制,降低非必要能耗。
8、可扩展性设计
机柜排列采用模块化布局,预留20%-30%的机柜安装空间,支持后期横向扩容。供电、冷却、网络系统的容量按远期规划设计,接口标准化,便于逐步扩容。建筑结构预留管线井、桥架扩容空间,避免后期改造对现有系统造成影响。

收藏我们
在线留言
站点地图
全国咨询热线 : 
